LED產業將步入封裝與芯片一體化路線
點擊:1362 添加時間:2016-09-24 11:08:00 信息來源:中國報告大廳
LED是一種能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的半導體電子元件。這種電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現,早期只能發出低光度的紅光,之后發展出其他單色光的版本,時至今日能發出的光已遍及可見光、紅外線及紫外線,光度也提高到相當的光度。而用途也由初時作為指示燈、顯示板等;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,發光二極管已被廣泛地應用于顯示器、電視機采光裝飾和照明。 2010年至2016年LED在各市場的滲透率都將有大幅度的提升,其中家用市場將從6%上升至49%,戶外照明從 5%上升至40%,而商用照明將呈現出最大的發展,從2%上升至51%。隨著LED 成本的降低,價格的回落,以及淘汰白熾燈的政策,中國LED 市場發展迅速,LED 照明滲透率逐步提高,2015 年已經達到32%,已成為主流光源。LED 總產值從2011 年的1540 億元增長到2015 年的3967 億元,CAGR為26.69%。 2016-2021年中國LED器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表明,中國LED行業快速發展,競爭日趨激烈。受益于國產芯片比例的提升以及倒裝獲取高效大功率LED 芯片等技術成熟的動力,2011-2015 年上游LED 芯片行業產值逐年增長,CAGR為21.32%。2015 年中國LED 芯片行業產值規模達到130 億元,同比增長8.3%,增速放緩。中游LED 封裝產業同樣發展迅速。2011-2015 年CAGR 為19.01%。中國本土封裝企業的迅速發展同樣加劇了全球競爭,中國LED 封裝行業已進入競爭淘汰期。 LED智能裝備取代人工,提升生產效率、降低生產成本。LED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,其上游、中游、下游以智能裝備替代人工,有望提升LED 生產效率,節約生產成本,因而LED 智能裝備擁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。在LED 上游產業,中為光電涉及LED 芯片點測機。LED芯片點測機用于LED 點測分選環節。該設備對測試精度及穩定性具有很高的要求,目前主要有臺灣惠特、MPI 及香港ASM 等幾大廠家,除中為光電外尚未有其它國內企業涉足。中為光電具有本土化服務優勢,點測機已經批量化生產,并受到了國際大廠的品質認證。在中游產業上,LED 分光編帶設備是LED 封裝環節中的必不可少的工具,用于對LED 產品光、色、電、外觀進行逐一檢測、分類并編帶收料,以保證三者一致性。中為光電在封裝自動化領域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,對中國封裝廠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積極轉型,打造符合工業4.0的趨勢的智能工廠具有促進作用。 LED行業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的質量一般持有在外資企業手中,但是隨著我國LED企業的迅猛發展,我國核心技術、核心專利在國外大廠手上這一格局已經悄然改變。整個上游格局基本形成,未來一段時間引發新的競爭大變局?中國與國外市場背景有所不同,芯片與封裝行業的發展情況與日韓歐美不同,不管是研發,技術基礎,還是行業發展階段,未來完全有機會走封裝與芯片一體化的路線。